本页是<泰州市教育局>介绍页面,非官方站点,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

泰州市教育局

阅读:297 页面更新时间:2016-06-29 10:12
单位介绍

截至2011年底,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74所(其中幼儿园209所、小学139所、初中161所、特殊教育学校5所、普通高中38所、中等职业学校16所、高等学校6所),在校生共有631903人(其中幼儿园106217人、小学226894人、初中122173人、特校949人、普通高中89118人、中等专业学校39010人、高等学校47542人),教职员工51652人(其中幼儿园6785人、小学12594人、中学26531人、特殊教育学校169人、中等专业学校2278人、高等学校3295人)。全市小学、初中、普高、职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99.9%、99.3%、99.2%和93.8%,高校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34.8%,现有“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”8人,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2人,在职省特级教师63人,市名校长18人、名教师65人。
市教育局机关领导机构为市委教育工委、市教育局、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,领导班子成员共8人;机关共有干部职工79人(其中行政人员34人、事业人员45人),共有职能处室20个(其中行政处室15个、直属事业单位5个),机关设党总支,下设3个党支部,共有党员58名。
近几年来,全市教育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,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线,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,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,全市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。
一、基础教育的优势进一步彰显
全市基本普及15年教育,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97%,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8.8%,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9.14%。在学前教育方面,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机制,逐步实现学前教育规划、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、教育经费及教师工资发放“三统一”。指导各市(区)制定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,启动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。全面建成农村合格幼儿园,市级以上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88%,省级优质幼儿园比例达到61%,学前三年教育优质资源大幅度增加。全市加快幼儿教育发展的经验在全省作了专题介绍,《中国教育报》等媒体多次报道。在义务教育方面,建立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,通过开展现代化学校创建、组建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、优质学校扶持薄弱学校、优质学校异地建分校等方法,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;重视支教工作的指导和交流,跨县域和县域内支教工作取得新的成效;建立校长、教师轮岗交流制度,校长、教师交流面基本达到省定要求;全市义务教育“合格学校”建设任务全部完成,所有学校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;全市义务教育实现了四个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。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创建,明确全市2016年前完成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任务。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,致力于推进普通高中教育转型发展,实施新一轮普通高中布局调整,全市建成四星级普通高中10所、三星级普通高中23所,95%以上的学生在优质普高就读。全市高考成绩持续攀升,自07年以来,全市高考本二以上达线人数已连续五年突破万人,2011年,突破12000人,本二以上进线数、本二以上进线率和高分段比例均创历史高水平。
二、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
全市职教招生稳中有升,职业教育规模基本稳定,普职比大体相当。基础能力得到加强,建成2所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、26个省示范专业、24个省级以上实训基地,双师型教师比例提高30个百分点。全面开展创业、创新教育,重视技能教学,积极参加各级技能大赛,并取得良好成绩。校企合作、中西部合作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富有成效,联合20 多家大企业和20所市内外中高等职业院校,组建电子信息和建筑两个职教集团,职业学校的就业率保持在98%以上,缓解了纬创等大企业、大项目的用工需求。中职校开展的“三访三送” 主题教育活动(走访学生送自信、走访家庭送温暖、走访企业送人才)被市作风建设领导小组表彰为人民满意服务项目;市教育局通过强化“本地就读率、顶岗实习率、本地就业率、本地企业合作率”考核缓解企业招工难的做法,得到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的充分肯定。广泛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各种形式的培训,年培训超过5万人次。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建立,社区教育富有特色。
三、高等教育取得重大突破
6所在泰本(专)科全日制高校开设专业195个(本科71个、专科124个),在校生规模近5万人;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特色明显,建有江苏省兽用生物制药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,已成为示范(骨干)高职院校建设单位;泰职院、泰州师专先后通过教育部“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”并获等次,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建成招生;积极筹建泰州大学,2010年接受教育部专家组现场评审考察。启动了高教园区中心共享区建设,申报本科学院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。高校办学水平逐步提升,专业建设、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。
四、素质教育形成区域特色
实施学校德育工作“一校一品”工程,创新开展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公民教育;“减负八项规定”和“提高教学质量十六条”,着力改革课堂教学,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得到有效控制,“幸福教育、主体教学、智慧课堂”成为师生追求的目标;致力于为新一代泰州人着底色、为“教育之乡”创特色和为“文化泰州”添亮色,“三进教育”(普通话进校园、书法进课堂、诵读进教材)深入开展,成效明显,在省内外产生广泛影响;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展开,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得到有效落实,体育艺术“2+1”项目全面实施。
五、师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
重视师德师风建设,广泛开展评选、学习、宣传“感动泰州师德模范”等活动,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标兵和模范,600多名教师受到国家、省、市表彰;师德建设意见、师德考核办法、师德承诺制度和违反师德行为处理暂行办法,开展有偿家教专项整治,初步构建起教育、制度、监督并重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。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程,广大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普遍提升;组织实施校本研修、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和建立学科基地、设立名师工作室、搭建课改星光大舞台、举办教师大学堂,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;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,设立教坛新秀、教学能手、学科带头人、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四级培养阶梯,全市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;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、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跨县域支教、教师校长合理流动,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和质量逐步改善。
六、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目标如期实现
全面启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,各市(区)围绕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16项主要指标,突出学校布局调整、突出优质资源建设、突出素质教育和师资水平提升。实施全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,在全省率先建成省、市、市(区)、学校四级互联互通的教育城域网专网,建成教育管理、教师专业发展等五大应用平台,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。积极推进教育国际化,5所四星高中举办国际班,20多所院校与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或结为友好学校。四市两区已经通过省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评估验收。
七、教育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
实现义务教育“两免一补”(免收杂费、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寄宿生补助)全覆盖;实行市区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和困难家庭幼儿资助,扶贫助学实现从学前教育到大学、从特殊教育到职业教育的全覆盖;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贷款做到“应贷尽贷”,其它各类教育的助学工作做到“应助尽助”,全市无一名学生因贫辍学;完善特殊教育办学体系,5所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班,形成完全免费的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;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一视同仁,“四位一体”关爱留守儿童的经验与做法在全国推广。教育行风建设深入推进,始终围绕收费、招生、办学和教师从教行为四个重点,创新开展“四无”(无违规收费、无违规招生、无违规办学、无违规从教)学校创建,5个市(区)建成“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(区)”,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。加大规范招生力度,严格执行高中招生“双控”(控制分数,控制人数)政策,全市高中统一招生,做到全部网上报名、网上填报志愿、网上统一阅卷、网上录取和“三同步”(同步录取、同步公示、同步建学籍),招生行为进一步规范,招生秩序明显好转。
八、学校实现新的突破
率先提出和实施“条块结合、双重管理”农村学校模式,指导各市(区)在全省率先组建教育工委,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学校管理缺位和失位的问题;制定21项中小学校工作制度,中小学和高校工作两个《基本标准》及其考核评估细则,在全市教育系统广泛开展示范区创建活动,已建成示范校113所、合格校121所,靖江、姜堰、兴化、海陵三市一区创建成“学校工作示范区”。2009年底,省委教育工委在泰州召开学校现场推进会,推广泰州的工作经验,泰州的中小学校工作成为全省的示范区。2011年6月,市委教育工委被省委授予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。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

单位资料
单位地图